当前位置: 首页 > 谢作俊 > 本市信息 > 研途有方·育见成长------温州市谢作俊名班主任工作室(第四期)第17次活动

研途有方·育见成长------温州市谢作俊名班主任工作室(第四期)第17次活动

浏览量:885|发表日期:2025-04-28|来自:

为破解一线班主任"教学任务重、科研入门难"的普遍困境,精准提升教师教育研究能力近日,谢作俊班主任工作室特邀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佳乐研究员、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程江平研究员开展"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培训。活动通过理论建构、案例解剖、工具实操三维赋能,助力班主任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天上午,沈佳乐研究员以《学术影响力炼金术》拉开培训序幕。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积累了案例却不会提炼价值"的痛点,她以某班主任持续3年的"家校矛盾干预日志"为例,演示如何运用"问题链-证据链-逻辑链"三链模型,将2万余字零散记录转化为核心期刊论文,并衍生出校本培训课程。

当日下午沈佳乐转向科研实践痛点,她以"县中振兴行动研究"课题为蓝本,带领学员用红蓝便签法进行"困境归因-策略重构"推演。"我们总抱怨研究数据不足,但逆向思考会发现,县域教师的叙事性访谈本身就是珍贵数据库。"参与演练的班主任老师感慨。

第二天,培训转向方法论革新。程江平研究员在《学术赋能方程式》讲座中,展示了他领衔的"AI+留守儿童情感识别"课题——通过整合教育学、计算机视觉、社会学等多学科资源,构建出12个情绪观测维度。

下午的模块化设计实战环节,程江平以"双减"课后服务评估课题为模板,指导学员运用"四象限拆解法"重组研究模块。参会者可亲历从60页原始资料到可视化研究地图的转化过程,体验模块化拆解对研究效率的提升效果。

"班主任的日常实践本身就是科研富矿。"沈佳乐指出,"关键要建立三类意识:将突发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的敏锐意识,用科学工具处理复杂教育场景的方法意识,以及通过成果反哺实践的迭代意识。"程江平则强调:"跨学科不是简单拼盘,而是通过'问题锚点'实现知识重构,班主任完全可以从班级管理中的真实悖论切入,比如'集体规训与个性发展的张力'这类经典命题。"

本次活动以“研”促“教”,以“智”润“德”,为与会教师提供了思想碰撞与经验共享的高质量平台。